2014年4月,我刚从部队转业到福建省审计厅,组织上选派我到安溪县祥华乡珍山村担任第一书记。我做过员工、当过警官,还当过翻译、联合国联络官,唯独没当过“村官”。
尽管入村之前想到各种困难,但现实还是超出预期:基层党组织弱化,人心不齐;山路不通,优质农产品运不出去;个别群众“等靠要”思想严重,思想工作难以沟通……
我知道,要想拔穷根,首先聚人心。在部队,我们经常唱的一首歌叫《团结就是力量》。到了地方也一样,只要人心齐了,干什么都会有目标、有动力。在我的建议下,村委会充实了几个公道正派、敢于创新的年轻人,给支部班子增添了活力和斗志。
对于百姓,我是进农家下地头,用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和需求。不到两个月,几乎跑遍了村里的每家每户,记下了许多贫困户的家境情况,小到家庭生产、房屋改造,大到医疗保障、子女入学,听到动情处,我常常热泪盈眶,嘘唏不已。那时,我就决定,自己工资不多,不可能拿出来一一解决贫困家庭的困难,但我年轻,有干劲,一定要让村民尽快富起来,过上好日子。
珍山村农产品资源丰富,还是铁观音茶的“故乡”,只是因为地处深山,交通不便,百姓只能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。其实,村民们都知道要想富先修路,却因种种原因一直得不到解决。我下定决心,这个硬骨头必须啃。转业前,我曾参加联合国驻海地维和任务,遭遇过7.3级地震,也算在鬼门关走过一遭,还有什么可怕的?
但直到通车仪式结束,16公里的崎岖山路变成了平坦大道,我才终于有时间酣睡了两天一夜,还在梦中哭醒一次。因为,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能体味。为了动员个别村民迁坟,几乎磨破了嘴皮;施工关键时期连下阴雨,我天天巡查在工地上,从山顶到山下一共103道弯,弯弯连着我的心,每一个点位都要跑到、查到,生怕有半点闪失。如今,这条路成了老百姓的致富路,不仅解决了珍山村和附近3个村村民的出行难题,农产品运输难、售卖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。
记得山路通车不久,妻子带着孩子来看我,那也是我驻村以来她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看我。见我又黑又瘦,妻子心疼地说:“别硬撑着,实在不行咱就回家。”她轻声一句,让我禁不住泪眼无语。
说实话,我最亏欠的还是妻子。儿子出生时,我在海地维和;女儿出生时,我在闽南驻村,是她用瘦弱的双肩替我撑起一个幸福和睦的家,我们还被评为“全国五好家庭”。我也深知,正是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,才有了我们每个驻村干部的担当和坚守。
山路打通了,我就开始琢磨村里的发展。我们从产业扶贫入手,与农业大学合作,盘活了300多亩废弃的水稻田、山垅地,建成了牛羊养殖基地,还争取来全县第一个光伏扶贫项目,又为村里增收闯出一条路子。
后来,我一鼓作气,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为这个省级重点扶贫村实施了16个扶贫开发项目,村民年可支配收入从原来的4250元提高到11500元,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户62户259人全部脱了贫。
那段日子,我真的是披星戴月,马不停蹄,把所有能求的、不能求的人全求了一遍。当时自己就像一个推销员,兜里随时带着名片,包里放的都是资料,见人就说珍山村的苦、珍山村的难,还有珍山村丰富的自然资源。
熟悉我的人都说,尽力了就行,何必这么为难自己。但我刚刚驻村时有过承诺,必须让它旧貌换新颜!我是党员,是第一书记,落地就要有声,承诺就要兑现。3年过去,珍山村成了省级“产业扶贫示范村”“教育扶贫示范村”“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”。这也是我人生中最自豪的一笔,甚至比当年在部队2次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、1次荣立一等功还要甜蜜,因为这是为了自己深爱的土地。
真心换真心,情义两心知。去年4月,我圆满完成驻村扶贫任务,带着村民的祝福和心中的不舍返回省城。让我感动的是,珍山村老百姓没有忘记我,经常给我打电话发信息,聊起村里的新变化。组织上更是对我充满信任和期望,再次把我派驻到安溪县西坪镇龙地村担任第一书记。
虽说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积累,工作不再无序,但现在的扶贫难度更加艰巨,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既是政治任务,更是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。作为驻村第一书记,必须首当其冲肩负起这个使命。新年伊始,我对自己的要求是:横下一条心,扎根龙地村;拼命干三年,再赢攻坚战。(转自解放军报,作者:蔡奋山)
(编辑:林梦姗)